第三章 佐竹冠者

新会津领主的任命直到九日仍未敲定。太阁(秀吉)如此失策实属罕见。家康感到,秀吉在拔出传家宝刀时虽显得英姿飒爽,但面对上杉的顽强抵抗,如今却进退两难。

家康的心情极为微妙。他既谴责太阁的软弱,又暗自期待上杉的进一步抵抗。

舆论对上杉颇为同情。此次领地调整对上杉极为不公。上杉领包括越后一国七郡、佐渡一国三郡、出羽庄内三郡、信浓川中岛四郡,总计十七郡,公称石高为九十一万石。但这只是为逃避赋役而虚报的数字。

越后与佐渡的金山以年产天正大判20二千枚而闻名,占全国总产金量的六成。一枚天正大判相当于六十石米,仅此一项便带来十二万石的额外收入。

此外,上杉领拥有酒田、直江津、柏崎等日本海沿岸的良港。这些港口的入港税年收入高达六万贯。

若属实,上杉的实际收入应略超一百一十万石。

然而,会津既无金山,也无良港。 要让景胜点头,必须大幅加封。家康盘算着:“低于一百四十万石,他绝不会同意。”只有当加封超过一百四十万石时,这位“越后中纳言”才可能同意改称“会津中纳言”,并露出连家臣都难得一见的笑容。

九日夜晚,移封问题有了新进展。上杉终于屈服于太阁的压力。交出越后的代价是加封至一百二十万石。

“真是意外啊。”家康如此感慨。上杉仅三天便妥协,且似乎对如此程度的加封感到满意,这令他颇感意外。然而,当他得知新会津领包括佐渡与庄内三郡时,这份惊讶迅速消散——上杉并未放弃金山与良港。

上杉宅邸因增封的祝贺而宾客盈门。

“不会吧……”家康强压下涌到喉头的话。他正被一个不妙的想象困扰:自己的次子是否也跑去祝贺了?

随后传来的消息更令他恼火。佐竹义宣不仅献上太刀与马匹作为贺礼,还送来了五十挺铁炮21。这位常陆的年轻国主似乎认为,仅靠太刀与马匹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喜悦。

“五十挺铁炮已算过分,但就算他送来五百挺,我也不会惊讶。”家康如此想道。

德川与佐竹的关系向来不甚融洽。可以说,佐竹义宣是卡在家康喉咙里的一根小刺。

天正十八年(1590年)的领地调整中,家康本应获得武藏、相模、上总、下总、上野、常陆六国。正是基于这一承诺,他才同意此次调整。然而,秀吉在最后一刻将常陆替换为伊豆,导致家康损失了四十万石。家康感觉自己被耍了。

尽管如此,家康并未高声抗议。短短八年内,德川领地的扩张速度连他自己都感到心惊。

天正十年(1582年),德川领仅有三河与远江五十六万石;信长横死那年,增至一百三十八万石;关东领地调整后,更扩展至二百四十余万石,甚至超过了秀吉的领地。家康心想:“贪得无厌恐遭天谴。”正是这种谨慎心态,让他默默忍受了欺骗。

不久后,家康听到一则奇怪的消息:秀吉匆忙将常陆从调整名单中剔除,是因为佐竹义宣坚决拒绝成为德川的附庸大名。虽然无法核实真伪,但家康下意识地相信了这一点。

因拒绝依附德川,佐竹成为秀吉的宠儿。义宣无论做什么都不会被追究,可谓为所欲为。这种印象在义宣策划“南方三十三馆”22事件后更加深刻。

义宣将拒绝臣服的鹿岛、行方两郡豪族(通称“南方三十三馆”)诱至居城太田,一举谋杀了十五人。虽然一两人被暗杀并不罕见,但一次性杀害十五人却是前所未闻。

与石田三成结盟后,义宣的势力稳步扩张。文禄年间(1592-1596年),佐竹领扩展至下野与陆奥的一部分,公称石高五十四万石,实际收入则超过八十万石。

四年前,义宣终于成为拥有附庸大名的一方之主。除了成功将弟弟送入磐城平的岩城氏并继承十二万石领地外,相马氏、江户崎氏等太平洋沿岸的诸多大名也纷纷归附于他。

家康不仅未能将义宣收为附庸,反而稍有不慎便可能被对方反制。义宣极为傲慢,即便在城中与家康相遇,也只是随意抬手打个招呼便匆匆离去。

有时他会故作恭敬地说:“哎呀,这不是德川大人吗?”但脸上总带着轻蔑的笑容。然而,家康无论受到何种对待都未曾动怒。家臣们对主人的反常软弱感到疑惑——若说佐竹的傲慢异常,家康的宽容也未免过度。

为了与佐竹修好,家康甚至愿意像当年对秀吉那样,匍匐在邻国年轻国主的脚下,甚至为其整理草履。这种卑微姿态并非毫无缘由——家康迫切希望与佐竹建立友好关系,以解决一个既尴尬又迫切的问题。

佐竹家的远祖是八幡太郎源义家的弟弟新罗三郎源义光。而德川家自称源氏,始祖为义光之侄的末子义季。尽管无法与佐竹本家相比,但好歹也算源氏一脉。

家康对这份家谱颇为自豪,毕竟花费了不少代价。三十二年前,二十五岁的家康以每年三百贯银和一匹骏马为条件,从前关白近卫前久手中购得这份家谱。

他并非怀着开创幕府的野心购买源氏姓氏,而是出于对伟大事物的向往。此外,也有“算计”“孤独”等因素,甚至少年时期的创伤性经历也与此有关。

源氏姓氏为家康带来了巨大利益,他成为源氏武士们的希望。若前久能守口如瓶,这本该是个完美的结局。然而,这位共犯者口风不紧,尤其在礼物中断后更是如此。尽管如此,家康仍坚持使用源氏姓氏。毕竟,事到如今已无法以“一时兴起”搪塞过去。

家康并不清楚上野国德川乡的义季是否真实存在,他甚至想借佐竹家的家谱一观。因此,每次与义宣见面,家康都感到尴尬。他总觉得青年看穿了自己的把戏,那意味深长的微笑似乎印证了这一点。

义宣与景胜关系极好,甚至令人羡慕。义宣的父亲义重(现隐居太田城)及其先代义昭,都与上杉谦信交情甚笃。

曾有这样一个故事:

上杉宪政最初想将家名与关东管领23之职让予佐竹,但义昭拒绝了。他说:“四百年的家名不可舍弃,但若只让渡管领之职,我可以接受。”

最终,宪政将家谱让给了越后的长尾景虎(谦信)。佐竹的拒绝让谦信得以继承关东管领之职。然而,义昭及其子义重(谦信为数不多的真友之一)从未对新任关领表示不满。正是这种周到的态度,使两家关系更加深厚。

会津与常陆相邻。此次移封无疑为两家的友好历史增添了光辉一页,仿佛越后被随意提起,安置在常陆之旁。

家康意识到,问题不仅在于上杉。无论策划者是秀吉还是三成,其真正目的似乎是让两家联合。

“义宣一定很高兴吧。”家康的思绪再次回到此处。他仿佛看到青年意气风发的面容——从此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与源氏僭称者(家康)对抗。

五十挺铁炮的贺礼实在微不足道。家康想象着这个虚拟敌国的广阔版图:从太平洋沿岸的常陆、磐城,横跨陆奥、出羽,直至日本海的佐渡。两家的总石高约二百五十万石,恰好与德川的封禄相当。

上杉是意外的恶缘,佐竹则是三十年来难以启齿的耻辱。如今,恶缘与耻辱联合,局势将变得极为棘手。

“必须与那独眼的武将(伊达政宗)24更加亲近。”家康心想。新上杉领的背后是伊达领,丰臣政权的大名配置正是这种精心安排的结果。

他必须利用政宗从背后牵制上杉。至少在太阁(秀吉)去世前,这是唯一的对策——而秀吉的死期,仅剩七个月。


  1. 天正大判:丰臣秀吉时期铸造的大型金币,一枚价值六十石米。↩︎

  2. 铁炮:即火绳枪,战国时代的重要武器,五十挺已属贵重礼物↩︎

  3. 南方三十三馆:指常陆国南部三十三座豪族据点,佐竹义宣通过血腥手段镇压反抗者。↩︎

  4. 关东管领:室町时代关东地区的最高行政职务,象征对关东的统治权。↩︎

  5. 伊达政宗:陆奥国大名,人称“独眼龙”,是牵制上杉的重要力量。↩︎